查看原文
其他

都市星球——全球6000年城市发展史的接力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规划中国 Author 徐辉 陈明 等

本文来源:规划中国(ID:guihuazhongguo)

导读

随着新技术进一步改变人们的沟通、出行方式,并提升城市的福利水平,全球范围的城镇化浪潮依然在快速推进中。全球城市人口从1950年的7.51亿增长到2018年的42亿,城镇化率超过55%;2019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0.6%,也成为典型的城市型社会。同时有迹象表明,人口规模500万以上大都市依然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地区,50万以上城市不断涌现,因此21世纪的地球或许可以被称为都市星球。首先来看波澜壮阔的城市全球史。


本文字数:5324字

阅读时间:16分钟

 



  6000年来的全球城市版图扩张

杰里科被认为是出现城市形态最早的城市,其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在公元前8000年形成了约3000人规模的社区,四周筑有城墙,并且形成了已知最早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比布鲁斯在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人定居,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成为地中海与近东地区的重要木材港口,由贸易据点逐步向城市形态发展,其后出现了护城堡垒、街道、神庙和密集房屋。公元前5000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开始在乌尔附近定居,1000多年后逐步形成了城市型聚落体系。在公元前25-21世纪左右已经是一座相当繁荣的城市,城市南北最长处为1000米,东西最宽处为600米,人口约3万人。乌尔古城将神庙(恩利尔和宁利尔)作为公共中心,周围分布着民房、店铺和市场,此种城市布局模式对于后续的城市影响巨大。


乌尔古城想象图(来源:百度百科)


当公元前30世纪左右的青铜时代到来,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和南美洲西岸也相继出现了众多早期城市。从形态和功能来看,杰里科代表了农贸城市、比布鲁斯代表了港口贸易城市、乌尔代表了政治与手工业城市是后续城市的主要类型。这个时期公认的大城市为埃及的孟斐斯城,由第一王朝的美尼斯于公元前31世纪建成,其后古王国时期作为首都长达500年。这个时期南美洲地区的早期城市容易被人忽视,Huaricanga始建于公元前35世纪,分布大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纪念庙宇,面积达到100公顷。青铜时代的城市规模能达到3万人已经属于当时的“超级城市”了。这里值得提一下去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良渚古城遗址,也是属于公元前33-前23世纪横跨千年的城池,其形态近似椭圆,东西长1.5-1.7公里,南北长1.8-1.9公里。良渚文化不仅有高等级的祭祀中心和神王合一社会体系,其遗址充分说明了古人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农耕组织、城市营建方面有着高超的智慧。其中坐落于两山之间的湿地之上的“湿地营城”方法,城市功能合理分区与水系有机结合手法,外围水利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建造技术等方面均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学水平。


良渚古城及其周边水利工程考古分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前25-前23世纪的主要城市分布(来源:作者根据网络资料汇总绘制,世界古城数字博物馆 ac.dmctv.cn)


当公元前12-前10世纪的铁器时代到来,伴随着种植技艺、畜养手段与手工业生产力的提升,使财富加速向城市聚集,这时在欧亚大陆开始了满天星斗的城市发展局面。人口规模在20-30万的都城不在少数,如埃及的培尔—拉美西斯,由拉美西斯二世新建,鼎盛时期规模达到25万。中国在西周之后的城池发展迅速,属于世界范围的“超级城市”层出不穷,20万规模属于标配。临淄作为齐国都城超过了600多年的历史,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重镇,大城与小城面积总共超过16平方公里。《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临淄有7万户,按照每户3.5-4.0万人计算约25-28万;若按照人口密度1.5万人/平方公里计算约24万。燕下都武阳城南北5公里、东西8公里,是春秋战国时期城池面积最大都城。魏国后期的大梁城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6公里。按照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邯郸、燕都、洛阳、陶邑、睢阳、彭城、番禺等城池都是工商业发达城市。


公元前30-前4世纪的古城与大型聚落分布(来源:世界古城数字博物馆 ac.dmctv.cn)


公元前12世纪城市人口分布(来源:世界古城数字博物馆,数据为耶鲁大学开放数据)


如果说城市规模从3万人到20万人经过了1500年时间,从20万人到过百万差不多也是1500年。根据推算,最早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为南朝的建康,《金陵记》记载梁建康城“城中二十八万余户”,按照每户4人计算超过了百万。其后的北魏至隋唐的洛阳城、唐中期的长安城(有学者计算为60万左右)、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城也是百万级别规模。


公元10世纪城市人口分布(来源:世界古城数字博物馆,数据为耶鲁大学开放数据)


北宋都城汴梁城叠加现代影像(来源:世界古城数字博物馆 ac.dmctv.cn) 


城市人口规模从百万到200万人又过了1500年。19世纪初期伦敦城规模达到了200万,此时的伦敦人口密度达到3.2万人/平方公里。但其后不到100年时间,伦敦就成为第一个人口规模超过500万人的大都市,20世纪初已经达到660万人。再其后50年里出现了第一个人口规模超千万的大都市——日本东京地区。而第一个人口规模超2千万的也是东京都市圈,时间仅仅是10年后的1960年左右。


日本首都圈地区1985-2018的建设用地变化(来源:全球不透水层数据和OSM数据合成)


日本首都圈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2018年,来源:全球人口数据)



  都市星球及中国超级大都市

如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波及全球各个角落,各大洲的城镇化推动了大城市的加快发展。500万规模以上的特大城市或都市地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普遍潮流。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趋势2018》报告显示,人口规模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或都市地区已经达到80座,是30年前1978年的4倍多。根据《世界城市地区的人口统计2019》报告,2018年人口规模2000万以上的大都市地区有东京(都市圈)、雅加达地区、马尼拉地区、德里地区、首尔-仁川、大孟买、上海、大纽约地区、圣保罗地区、墨西哥城、广州-佛山、北京(根据中国统计口径核算)等12座,人口总计2.98亿,占世界城镇人口的7.3%左右。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地理学者戈特曼提出了大城市带(Megalopolis)概念,同时提出了全球六大城市带。如今这六大城市带中均拥有若干500万规模以上的大都市地区,同时在南美洲、南亚地区和中国的京津冀、珠三角也都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都市地区。我们说,21世纪的地球是都市星球,这个是6000年人类城市文明史的新篇章。其特点是:



1)人口与经济高度聚集,且规模庞大,500万规模城市成为引领国家和所在大洲地区发展的主力;


2)全球大都市区之间构成共同体,大都市区之间和之内的城市通过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知识网络形成无标度的大尺度簇群体系;


3)这些大都市区内部的高端功能体系的多中心化态势明显,且很多高端中心直接与区域发生联动;


4)文化与科技的驱动作用更为显现,大都市地区成为全球文化交流与演化的核心载体,同时代表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


全球各大洲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占比(来源:World Urban Prospects 2018)


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趋势2018》预测,到2050年,印度将增加城市居民4.16亿人,中国增长2.55亿人,非洲的尼日利亚增长1.89亿人,三个国家新增城市居民占到全球的35%。早在20世纪末,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就指出21世纪全球两大重要事件之一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而中国的超级大都市也将在半个世纪内成为都市星球之中的亮眼明星。


北京、上海1985-2018年的建设用地变化(来源:作者自绘)


深圳1985-2018年的建设用地变化(来源:作者自绘)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回顾6000多年的世界城市发展史,不难发现每次在技术工程进步及稳定繁荣时期,中国的城市都会抓住机遇突飞猛进,无论城市密度、规模还是繁荣程度都处于世界前列。第一次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代表城市有良渚、石峁、陶寺、王城岗、两城镇等;第二次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冶铁、驰道),第三次为唐宋时期(大型水利工程)。毫无例外,在当今高铁、航空和网络时代,伴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供应链中处于“双循环”的枢纽地位,这都将推动中国的超级大都市崭露头角。


全球2018年主要人口规模500万以上城市分布(来源:World Urban Prospects 2018)


全球2030年主要人口规模500万以上城市分布(来源:World Urban Prospects 2018,其中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城市人口根据国内相关规划预测做了修正)

http://analysis.caupdcloud.com/nlpa/d8502aca8e8f47d5be3c45b62fc207a6/share?ak=MWIzOTQyMWU4ZjVkNGMxNWJhOTIyZTA4MzdlYjdhZjI


21世纪的大都市面积是代表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地位与话语权的必要条件。耶鲁大学城镇化与全球演变实验室的相关研究预测发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区面积大概率超过500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日韩和欧洲三大地区。其中美国的大都市区面积占到全球的19.3%,中国紧随其后占到15.2%,欧洲各国比重占到全球的16.2%。这个都市空间扩展趋势也和三个国家或地区所代表的国际贸易体系、全球航空网络体系和创新网络紧密关联。为了更好监测大都市的发展演变,我们开发了都市圈动态监测平台(http://114.64.228.99:8090/),用于长期跟踪人口、用地、经济和网络演变。


全球城市地区(500km2)的2050年扩张模拟图(来源:Kangning Huang , Xia Li, Xiaoping Liu and KarenCSeto,Projecting global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heat island intensification through 2050,根据文章预测提取概率大于60%,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区域)


全球贸易网络格局的时空演进(1985-2015年,蒋小荣等)


全球3200个机场的航线网络格局图


《自然索引》有关作者、机构的跨国合作网络格局图(乔纳森·亚当斯(Jonathan Adams),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2014年,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527S58a)


  都市星球的风险与挑战

地球村(global village),这个概念是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4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提出来,他预言了交通方式改变及信息网络技术将使得世界各国变得没有边界,人类社会将比以往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隔半个世纪后,这种生活状态已经在当今互联网和航空网络时代变成现实,但我们的城市规模却一直在扩张,这里不妨用都市星球来解读。


都市空间的扩张与全球的流动性是紧密相关的,这对于日常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规模正效应。但近期的新冠疫情却暴露出高流动性带来的高风险问题。作者在《未知病毒、蝴蝶效应与人类的潘多拉魔盒》一文指出高风险疫情一开始就是全球性公共安全事件,每个人都在这个疫情网络危险之中,这是因为通过全球尺度的、高流动性的无标度网络形成了病毒的快速传播模式。目前东亚、北美地区、欧洲形成新冠疫情高发区域与都市星球的三大都市区密集地区高度重合。正是这种全球尺度无标度网络,使得疫情在不同国家的扩散传导会波及社会经济活动,从而在都市星球网络中形成回波效应,引发全球范围内大范围的经济衰退,这也是都市星球共同体的突出效应,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全球新冠疫情分布(截止到2020年3月20日,http://my.dmctv.cn/traveltime/)


除了这些全球尺度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以外,由于都市星球下的人类社会走向一种高密度的聚集模式,并形成大尺度的物质空间连片建设模式,这会使得大都市地区产生系统性脆弱风险,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城镇化由于国情原因一直采取了严控城市开发边界,导致城市人口密度过高,超高层CBD区域及超大规模住宅区不断涌现,使得城市的交通、能源电力、供水及排水设施等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因素,大都市地区的应急保障将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主要城市的建成区人口密度(数据:根据百度慧眼人口大数据及建成区范围识别统计)



  都市文化的遗存与记忆

都市星球也代表了人类文化的新模式,快消费、短视听、碎片知识下的信息流文化让更多步入都市的年轻人卷入其中。都市星球与以往的城市发展最大的不同在于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后产生多维度的都市文化空间,使得每个人足不出户就能够参与并分享在全球各大都市的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事件。一直在变化中的多维文化信息也不断填塞了人们的日常时间,各种圈子文化、在线社交群体层出不穷。这些文化现象沉淀在了大都市区的特定空间,就不断塑造繁荣活力的都市星球文化现象,因此既有纽约的网红世界,也有巴黎的文化忧郁,还有京都的古都记忆。



都市星球也需要加强文化记忆遗存的“考古”,多维文化空间每时每刻都在沉淀各类文化元素,文化元素之间可以通过时空纽带相互关联。我们可以把6000多年里的文化元素和各类文化事件通过信息手段链接起来,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空间中呈现出来,这就是都市星球的历史画像。因此,我们开发了随行APP将都市星球的历史画像展现并关联起来,将原本因交通和信息不畅相互分离的历史事件链接在一起。比如可以通过时空拼接手段将古罗马与汉代的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去观察古人不曾体验过的历史图卷。


随行APP将历史空间、文化事件叠加于现实空间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与汉朝的对话,请手机横屏观看:


古罗马帝国与汉朝的贸易路线(数据:斯坦福古罗马数据集与丝绸之路数据集)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这个论坛有点特别,穿越西部千年城市规划史,聚焦西部城市规划70年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科普 | 中华两千年,都城变迁史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聚焦“中国城市起源与演化”,第5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